很多人调整饮食结构时,容易陷入 “清淡 = 纯素” 的误区:从 “高糖高蛋白高脂肪” 极端,直接转向完全不吃肉的 “素餐”,反而可能导致营养失衡。而联合国早已给出 21 世纪的合理膳食方案 ——“一荤一素一菇” ,将食用菌与肉、素并列,充分证明了食用菌在健康饮食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价值。
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与肉类接近(如香菇蛋白质含量约 2.2g/100g,接近鸡肉的 2.3g/100g),且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,却无动物脂肪的负担;同时富含膳食纤维(木耳膳食纤维含量达 29.9g/100g),能促进肠道蠕动,弥补精制饮食中纤维素的不足;此外,维生素 B 族、钙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远超普通蔬菜,是 “荤素之外的营养补充剂”。
食用菌的价值远不止 “吃”,其含有的多糖、三萜、黄酮等活性成分,让它从 “食材” 跨越到 “药用保健资源”,形成了 “保健品 + 药品” 的开发体系。目前,灵芝孢子粉、灵芝孢子油等食用菌保健品已通过国家保健批号(蓝帽子标志),成为大众熟悉的 “天然保健选择”—— 这类产品依托灵芝多糖、三萜的免疫调节作用,在中老年健康、术后恢复等场景中需求旺盛,市场规模逐年增长,仅灵芝孢子粉品类 2024 年市场销售额已超 150 亿元,兼具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。
据现有数据,已有灵芝、木耳、银耳、香菇等 20 余种食用菌被用于药品开发,累计产出 100 多种药物,且90% 以上为口服药(如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香菇多糖片、改善循环的木耳多糖胶囊),注射剂、外用药仅占少数。不过,当前研发仍存在 “短板”:对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,高精尖药物(如靶向制剂、缓释药物)的开发水平较低,未来还有大量科研空间可挖掘。
随着 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与 “大食物观” 战略的推进,“菌物” 不再是小众产业,而是被纳入 “保障粮食安全、优化膳食结构” 的重要补充,成为构建 “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” 的关键一环。为了进一步推动菌物产业化进程,提升公众对菌物营养价值的认知,推动菌物资源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优化膳食结构的重要补充,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“中国菌物产业化开发与营养健康学术研讨会”于2025年9月 19 日至 21 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。


无论是搭配肉类(如香菇焖鸡)、融入素菜(如木耳炒青菜),还是作为主食延伸(如菌菇包子、菌菇意面),食用菌都能兼顾口感与营养,让 “平衡膳食” 不再是 “难吃的健康”,而是更易坚持的日常。
食用菌的价值远不止 “吃”,其含有的多糖、三萜、黄酮等活性成分,让它从 “食材” 跨越到 “药用保健资源”,形成了 “保健品 + 药品” 的开发体系。目前,灵芝孢子粉、灵芝孢子油等食用菌保健品已通过国家保健批号(蓝帽子标志),成为大众熟悉的 “天然保健选择”—— 这类产品依托灵芝多糖、三萜的免疫调节作用,在中老年健康、术后恢复等场景中需求旺盛,市场规模逐年增长,仅灵芝孢子粉品类 2024 年市场销售额已超 150 亿元,兼具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。
据现有数据,已有灵芝、木耳、银耳、香菇等 20 余种食用菌被用于药品开发,累计产出 100 多种药物,且90% 以上为口服药(如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香菇多糖片、改善循环的木耳多糖胶囊),注射剂、外用药仅占少数。不过,当前研发仍存在 “短板”:对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,高精尖药物(如靶向制剂、缓释药物)的开发水平较低,未来还有大量科研空间可挖掘。
